“计算传播学与未来传播态势”产教融合发展论坛在上海理工大学举办

发布时间:2023-11-27

浏览次数:137

11月25日,“计算传播学与未来传播态势”产教融合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上海理工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旗帜引领、文理交叉、工文融合,推动新闻传播学科转型与创新”,旨在为学界和业界搭建一个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未来传播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直面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存在问题,从计算传播的学术研究与业界实践出发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未来传播的发展趋势,为新闻传播学科的转型与发展献计献策。

论坛由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主办,邀请了十余位涵盖新闻学、经济与管理学、数据新闻、计算传播、智能媒体技术等领域的知名学者、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分享他们的教研成果和行业实践经验,围绕计算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新媒体与社交媒体传播、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字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以及未来传播态势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参会者带来前沿的学术观点和行业洞察,为推动产学融合发展、促进学术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论坛视频(右键可保存,双击直接播放)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蔡锦达首先对参会嘉宾和师生表示了热烈欢迎。在开幕致辞中,他提到,随着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传播已经向更为复杂多元的方向演进,未来传播的态势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我们需要敏锐地捕捉这些特征,不断刷新对传播的认知和应对的策略。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蔡锦达

学界探索:计算传播、工文融合、未来传播学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周葆华从“传播的计算”和“计算的传播”两个不同维度进行了整体的综述。周葆华认为,当方法和技术仅被视为工具,不再与具有人文性的社会科学研究相联系,它既会陷入“内卷”或“异化”,也无力“竞争”。计算传播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即研究人所关心的问题,解决人所遭遇的困难和窘境。因此,对于传播学科而言,相关研究学者需要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先进方法,在理论性和方法性之间寻找平衡,坚持特色,扬长补短。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周葆华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任健针对未来传播学的学科建设方向与路径思考进行发言,他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新文科建设的背景,并表示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工文融合特色明显,不断更新的课程体系奠定独特的文科办学风格,校企共建的“课程工作坊”产学研培基地建设以及工文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项目体现了学科特色任健指出目前几个亟待研究的领域,包括数据新闻的理论与实践、品牌数字化传播,以及未来传播业态的实际操作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任健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葛岩用一个计算实验模型展示了疫情信息是怎样影响疫情演化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一类疫情干预方式,疫情信息传播本身便会影响疫情演化的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院葛岩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林杰介绍了社交媒体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他提到,社交网络舆情研究涉及舆情主题图谱构建、舆情主题热度监测、舆情智能仿真、舆情预测四大关键技术,目标是可视化完整的舆情网络结构,以支撑俯瞰舆情问题全局,快速聚焦热点舆情和舆情危机治理过程中突出的薄弱环节,就能有针对性的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为化解舆情危机提供可能。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林杰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易红发介绍了计算传播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他认为,计算传播学的真正问题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难以“向下兼容”“向旧兼容”,学科需要全新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全新的“知识”。易红发分享了自身的教学方法以及背后的思考,他表示,计算传播学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计算”不等于“数学”,存在不确定性,传播学怎么实现可计算性是计算传播学发展的重要研究议题。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易红发

业界分享:元宇宙、智能化、大数据

视辰信息科技CEO张小军讲述了在空间计算平台与文旅行业的实践。张小军分享了许多行业经典案例:戴上AR眼镜,就能体验沉浸式AR剧本杀、参观国家海洋博物、逛豫园灯会、进行AR导航等。这一切表明,如今空间计算不单是一个针对商家端(B端)的创新性概念,它已经在用户端(C端)实现了商业闭环。

视辰信息科技CEO张小军

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研究院杭州优链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蒋亚洪针对备受热议的“元宇宙”进行了发言。他提到,元宇宙的基石是人和万物的3D数字分身,真人使用设备与自己的数字人实时同步,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哪怕身在异处,也能实现数字化的在场。真人3D数字分身已经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场景:旅游景区、高校、展厅、游戏、博物馆等,蒋亚洪通过分享各种数字分身实际案例让听众们感受到了虚拟3D数字世界的魅力。

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研究院杭州优链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蒋亚洪

创壹科技总裁梁子康描绘了web3.0时代的人和场,他提到数字人是通往元宇宙的重要钥匙,情感是人类与元宇宙链接的主要方式,比起虚拟资产,情感本身更容易带入到另一个世界。通过打造数字人“柳夜熙”的成功,梁子康总结出,数字人破圈思路为“技术内容化+内容IP+IP智能化”,虚拟世界、星辰大海、上下五千年将是未来内容破圈的重要方向。

创壹科技总裁梁子康

上海浦东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计算传播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赵鑫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目前公众对于人工智能及AIGC大语言模型的注意力集中爆发。在千亿级市场规模的机遇下,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重塑人类社会,当下,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众多学者日益关注的话题,人工智能已在科学研究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物理以及数学方法的强大能力,成为继实验、理论、计算之后的科学研究新范式。通过介绍网络传播热度指数这一项目,她提出,根植传播、理解计算、重在应用是未来处理人工智能相关项目的重要思路。

上海浦东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计算传播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赵鑫

解放日报数据新闻中心主任、主任记者尤莼洁介绍了数据新闻中心的数据短视频、可视化产品、增强/虚拟现实可视化等项目产品及其团队的运作模式、角色分工。她强调,“用数据说话”绝不仅是一种表达形式,它的价值更在于它所代表的量化思维,是一种看世界的方法论,要时刻意识到数据可视化视频的核心不是炫技、炫数据,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向数据问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随着可视化成为数字时代新闻讲故事的新型样态,传统新闻生产的流程和方式、新闻编辑部的结构和文化都面临挑战,全新的新闻采编流程和新闻编辑部结构正在出现,以适应可视化新闻生产的需求。

解放日报数据新闻中心主任、主任记者尤莼洁

美团数据科学实验室研发经理冀宇强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描述了数据驱动广告传播。“是什么”是要了解数据传播的核心概念;“为什么”是要思考如何让用户留在平台、何为数据驱动广告的动力;“怎么做”是要在考虑用户、商家、平台三方受益情况下进行有效分配,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把合适的广告推送给合适的人。

美团数据科学实验室研发经理冀宇强

来自北京隆天云科创有限责任公司的任智军以产业大数据为切入点,以情报分析技术为出发点,以产业应用为落脚点,深度洞察产业创新发展全景,展示了产业竞争情报分析挖掘技术体系及服务是如何作用于产品研发从初期策划、创意形成到成为商品的各个阶段,产业大数据应用将助力“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北京隆天云科创有限责任公司任智军

会议由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系主任、教授张博,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导任健共同主持。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系主任、教授张博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历史大变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正深刻改变人类社会。在这一背景下,传播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上海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紧紧依托学校理工学科背景,在学位点建设、课程建设、第二课堂建设及产学研基地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论坛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