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子在上海第八届“汇创青春”展示活动中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3-06-12

浏览次数:179

近日,第八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获奖名单公布,版艺学院斩获一等奖14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2项。

“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是为大力营造全民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而重点打造的“新赛道”,是校园创意、创新与文化产业园区对接的平台和桥梁。自2016年创办以来,“汇创青春”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届,吸引了沪上60多所高校及长三角部分高校数十万名大学生积极参与,已经成为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学生创意创新”知名品牌。“汇创青春”溢出效应成果显著,先后成立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教联盟、长三角高校文创产教联盟,为培养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第八届“汇创青春”大学生文化作品展示活动,由原来的9大类调整为4大类,分别举办综合艺术类、艺术设计类、互联网+数字文创类、服装戏剧音乐艺术类四个分类展和优秀创意作品总展。本次活动艺术设计类展示活动,由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承办。作为牵头承办单位,版艺学院圆满完成了作品征集、评审会组织、线下优秀作品展、创意过程报道等各项工作,体现了学院出色的赛事组织能力,对外展现了专业特色和学院风采。

版艺学院以“汇创青春”展示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动员师生参赛,开展校内选拔,4个艺术类专业和美术系(基础部和通识部)参加了综合艺术类、艺术设计类、互联网+数字文创类三个类别的比赛争夺。指导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辅导,在线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绘制、团体攻关等多样化的带教手段保证了作品的高质量产出,团队成员积极备赛,斗志高昂,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奖作品题材广泛,主题多样,既有乡村振兴战略、城市更新等国家战略的关注,又有智能技术与前沿科技、文化与社会创新、生活与时尚等社会议题的反思,饱含人文精神,充分体现了学院在艺术与设计专业的实力与水平,展现了学院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方面的改革成效。

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师生共创的团队优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生态,促进创新因子竞相迸发、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相关】

部分作品展示

《如昼灯》

作者:余子琪、岑晨

指导教师:董鹏

选取贵州少数民族,彝族,苗族以及布依族纹样进行创作设计的一套陶瓷灯具。如昼,表明了灯的作用带来光亮,又寓意了光明的未来,灯具展现着少数民族围绕着象征国家的灯芯,一同发光,共创未来。

《刘湛恩》

作者:盛伟明、罗荣森、袁欣然、周勤琴、张漪芸、张之贵

指导老师:罗威、宋方圆

短片讲述了刘湛恩先生作为上海沪江大学第一任中国籍校长,以身作则、敬业捐道、甘于奉献,在抗日战争期间竭力保护师生安全,不顾自身的安危,临难不苟的英雄故事,树立了一个爱国主义英勇战士的形象。本片以写实的风格进行制作,以手绘插画的语言渲染。制作手法上采用长镜头融合蒙太奇,结合记叙式说故事方式,使整部影片既有真实性又不失生命力,营造出刘湛恩先生爱国主义知识分子的高大形象。以此为契机对当今时代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牢记历史使命。

《熟悉的陌生人》插画设计

作者:鲍涵

指导老师:王巍

通过极简风格的画面和诙谐幽默的内容,描绘了当今人们生活潜移默化的在数字化时代下,被数码产品,互联网,人工智能的一天。通过编程软件processing和非编软件After effect绘制自动生成动态画面,与传统手绘插画进行结合,探索插画艺术设计在数字化时代下的创新风格形式。

《5G救护车内舱及智能升降担架》

作者:张浩南

指导老师:汤浩

院前急救对于现代医疗意义重大,但是目前我国院前急救领域仍存诸多问题,比如急救资源的紧缺和浪费现象、院前院内转接效率低等。经验丰富的急救工作人员也同样十分稀缺,工作人员每天承受着极大的精神、生理压力,为了缓解工作人员的职业压力,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治愈率。结合5G技术及人物动线等方法对救护车内舱布局以及智能升降担架进行了设计。

《smart charge 智能储能充电车》

作者:朱佳辰

指导老师:谌涛

本产品将利用光储充一体化方案为移动充电机器人重新赋能,弥补原有产品蓄电量少、依赖基站补电、不便使用等痛点;从用户角度出发探求用户对于无感充电的期望目标,制造全方位的储能充电机器人服务生态。以此为基础,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快充集成一体,配备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硬件设施,帮助其执行自动驾驶和避障工作,使这款智能储能充电机器人成为一项足够高效、智能、节能的充电方案;在为用户解决补电难题的同时,支持接入V2G(Vehicle-to-grid)系统,挪峰填谷,在电网侧实现紧急供电,以维持其稳定性。

《熟悉》

作者姓名:周懿鋆、曾宇琪、朱紫涵

指导老师姓名:李伟

阳光透过玻璃丝制造出一种五彩斑斓的梦幻效果,让人不免想到缤纷而朦胧的童年时代。椅面的毛线呈现出蛛网形式的线条,乍一看形似人类的骨骼。椅身通体漆黑,与彩色玻璃丝形成对比,象征着一种秩序性的放射。两人相背而坐,眼望着不同的方向,身体之间却是触手可及的距离。好像两个最近的陌生人,本来有各自的空间,但是只需要一个转头,一个眼神,便有了交集。这可以理解成一种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也可以理解成靠的最近的两个人心之所向却完全相反,这也亦为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