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院系:环境设计系
邮箱:183457289@qq.com
研究方向:城市空间存量更新、美丽乡村振兴、大数据量化
教育背景
2009-2014/博士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成员、上海市科委专家库专家、Plos One等SSCI期刊评审专家。
1.主持纵向课题:
[1]2025年上海教育哲学社会科学专项基金,面向乡村振兴的高校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研究, 主持,2025.7.1-2027.12.31,在研。
[2]2024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智慧城市导向下上海城市视觉环境数字互联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控策略,主持,24ZR1452700,在研。
[3]2024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全龄友好理念下的上海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包容性评价及优化方法研究,主持,2024BCK008, 2024.10-2026.10 ,在研。
[4]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开放数据的街道近人空间量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主持,51808337,结项时间:2022年 4月,结项号:20009302-1545。
[5]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基金,基于“产、文、景”一体化的乡村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主持,18YJC760012,结项时间:2023 年 8月,结项号:2023JXZ2002 。
[6]2024年上海理工大学尚理晨曦重点项目:“艺工融合:新文科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设计人才培养,主持,结项时间:2025年 6 月.
[7]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基于上海地域特征的城市设计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主持,已结题。
[8] 上海理工大学校内人文社科项目:“老有所为”服务管理模式的老人社区居住形态研究,主持,已结题。
2. 参与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608321,基于地理标签图像分析的城市视觉意象研究——以上海为例,2017/01-2019/12 。
[2]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江南古村落建筑色彩保护与发展研究,2019/01-2022/12 。
[3]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上古神话中的“造物 ”研究,20YJA760090,2020/08-2024/01 。
[4]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21BRK020,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影响老年人健康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2021/08-2023/12 。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F0900400,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与确权标识应用技术研究,2021/01-2024/12 。
[6]上海市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广义环境理念面向乡村
振兴的环境设计实践教育创新,2020/01-2021/12 。
[7]上海市产教融合引领项目:美丽乡村创意设计产教融合实践。
3.主持教学课题与项目:
[1]2025年上海理工大学一流本科课程:独立住宅设计。
[2]2024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新时代艺术设计人才“三通三融”培养改革与实践。
[3]2024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空间改造与更新。
[4]2023上海理工大学教师发展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融入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研究。
[5]2022年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优秀案例库项目:大数据辅助介入乡村建设。
[6]2023年上海理工大学程本科思政示范课:既有建筑改造。
[7]2022年出版学院教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8]2022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既有建筑改造设计。
[9]2020年度上海高等学校本科重点课程:传统建筑传承与创新。
4.主持及参与纵向课题:
[1]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小学建筑改造,2021
[2]上海市嘉定区毛桥村乡村规划设计,2022
[3]成都市唐昌镇战旗村、西北村、火花村、金星村乡村振兴规划咨询,2022
[4]上海市宝山区月狮村乡村规划设计,2023
[5]浙江温州市平阳县腾蛟镇整体规划及建筑设计,2023
[6]温州市红都绿野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设计,2024
5. 发表论文 :
在《Buildings》《国际城市规划》《上海城市规划》《新建筑》《美术观察》《装饰》等SSCI、CSSCI、北大核心、第五轮学科评估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1]Fang, Z.; Yao, J.; Shi, J.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Perception, and Participation on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Satisfaction—A Study Based on Multiple Heritages in Shanghai [J] Buildings, 2024.
[2]Fang, Z;Jin C;Liu C .The Impact of Built Environment in Shanghai Neighborhoods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Elderly Residents: Validation of a Chain Mediation Model Using Deep Learning and Big Data Methods [J] Buildings, 2024 .
[3]Shi, J ;Fang, Z. The impact of college campus environment on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living in poverty[J].Revista Internacional de Medicina y Ciencias de la Actividad Física y el Deporte vol. 24 (95) pp. 195-209.
[4] Yu Xiao, Yong Wang, Fangzhi Guo . Exploring Virtual Reality’s Impact on Spatial Perception and Creativity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 18.23(2023):15.
[5]方智果,徐淑倩,刘聪,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性竹建筑设计策略[J]. 林产工业, 2025, 62 (02): 78-84.
[6]方智果,王冉冉,刘聪,等. 基于多源数据的街道环境对个体安全感的影响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 2023, (02): 109-115
[7]方智果,刘聪,肖雨,等. 基于深度学习和多源数据的街道美感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为例 [J]. 国际城市规划, 2023, 38 (06): 48-58.
[8]方智果,张倩,刘聪.基于“产、文、景”一体化的乡村建设策略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08):47-51.
[9]方智果,邵林,常清华,易依.黄桥乐器文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J].华中建筑,2021,39(08):84-88.
[10]浦靖璐,方智果,张欣怡,易依.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大众文艺,2021(02):218-219.
[11]章丹音,方智果,郑圳.基于数据策略开展场地分析的方法研究[J].装饰,2020(09):142-143.
[12]王勇,沈喻,方智果.AISAS模式下开化县乡村民宿品牌的传播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20(12):223-224.
[13]方智果,熊承霞.跨界与融合:消费文化视角下家具设计的时装化[J].美术观察,2019(03):70.
[14]方智果,章丹音,熊亮.基于行走感知方法的“一心多面式”课程教学实践——以环境设计专业课《传统建筑改造与更新》为例[J].华中建筑,2019,37(03):100-103.
[15]方智果,张洋,章丹音.基于创新视阈下的环境设计教育改革探析[J].汉字文化,2018(13):91-92.
[16]方智果,章丹音,谢城.“中国建筑史”课程多维教学法的实践应用——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研究合[J].创意与设计,2017(06):68-73.
[17]方智果,熊承霞,章丹音.碳纤维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7,38(24):200-204.
[18]章丹音,方智果,熊承霞.高密度城市建成环境下公共空间的形态及其范式[J].设计艺术研究,2017,7(06):77-82+112.
[19]方智果,章丹音,熊承霞.基于近人空间视角的街道界面功能连续性指标研究[J].新建筑,2017(05):116-121.
[20]方智果,熊承霞,章丹音.解构主义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7,38(18):127-131.
[21]贺丽洁,方智果.都市农业在绿色住区中的发展策略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03):76-82.
[22]熊承霞,章丹音,方智果.民俗新神话视角下的乡村“设计治疗”[J].中原文化研究,2017,5(03):60-65.
[23]熊承霞,方智果,章丹音.文化原型作为设计符号的价值延递[J].设计艺术研究,2017,7(03):75-81.
[24]熊承霞,章丹音,方智果.戏台与礼俗文化共生[J].创意与设计,2017(02):44-47.
[25]章丹音,方智果,熊承霞.从“拱廊”到“城市综合体”——消费主义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演变[J].创意与设计,2017(01):61-66.
[26]方智果,陈晓杰,苏羽婕,熊承霞.传统公园改造与更新——以上海延中绿地公园为例[J].设计艺术研究,2017,7(01):84-90+110.
[27]方智果,邓尧洪,常清华.乡村“活化”实践——以湖南桑植县大木塘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12):58-63+78.
[28]章丹音,熊承霞,方智果.传统文化的再生——基于现代设计语言的文脉表达[J].艺术研究,2016(04):62-64.
[29]方智果,熊承霞,章丹音.中国元素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J].创意与设计,2016(05):88-91.
[30]方智果,章丹音,熊承霞.建筑的时装与构建时尚的建筑——消费社会视角下建筑与时装设计的同构[J].设计艺术研究,2016,6(05):50-57.
[31]方智果,魏群,王运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型养老社区规划探索——以抚州市崇仁县生态养老社区为例[J].创意与设计,2016(02):56-62.
[32]方智果,宋昆,叶青.芦原义信街道宽高比理论之再思考——基于“近人尺度”视角的街道空间研究[J].新建筑,2014(05):136-140.
[33]苗君强,方智果,叶青,赵强.基于GIS的功能用地适宜性评价——以信阳市产业小镇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02):125-126.
[34]苗君强,方智果,叶青,赵强.东营市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兼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管理指标体系[J].建筑与文化,2014(01):113-114.
[35]方智果,张林书.明堂制度研究及汶上明堂的复原设计[J].古建园林技术,2013(03):56-63.
[36]方智果,李巍,贺丽洁.消费语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上海大拇指广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3(07):68-69.
[37]方智果,陈晓向.架空在滨水建筑中的运用及其价值[J].中外建筑,2006(06):5-8.
6. 教学获奖:
[1]2021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 2024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师一等奖
[3]2022上海理工大学“青年五四奖章”
[4]2021上海理工大学“三八红旗手”
[5]2019 上海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6]2022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优秀指导教师
[7]2022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团队 二等奖
[8]2021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
[9]2018 上海理工大学版艺学院“金智慧”风尚奖
[10]2017 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
[11]2017 第二届“包豪斯奖”国际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12]2016 上海理工大学版艺学院优秀班主任
7. 设计获奖:
[1]城乡更新设计项目被 《中国日报》《新民晚报》《Shanghai Daily》等多家媒体报道。
[3]2022 第三届上海“美丽乡村”青年创意设计大赛,《理想乡——数字化的未来理想乡村构建》,一等奖。
[3]2022 第三届上海“美丽乡村”青年创意设计大赛,《融合共生——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青春港改造更新》,二等奖。
[3]2020 第二届上海“美丽乡村”青年创意设计大赛,《层峦馥郁园》,二等奖。
[3]2020 第二届上海“美丽乡村”青年创意设计大赛,《小品大艺 隐于圩田》,二等奖。
[3]2020 设计作品入选《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创意设计作品展》。
8.指导学生获奖:
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 30 余项,指导学生获得 10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项,包括米兰设计周、中国好创意、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等多个教育部A类大赛的一等奖。主要获奖如下:
[1] 2025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 一等奖。
[2] 2024第二届中国研究生“ 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 一等奖2项。
[3] 2024中国好创意(第十八届)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决赛, 一等奖。
[4] 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决赛, 二等奖
[5] 2022第七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 一等奖。
[6] 2024中国好创意(第十八届)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决赛, 一等奖。
[7] 2024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