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4
浏览次数:1118
惠风和畅,旖旎江南。4月19日至20日,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知明媒体团队与传播学专业部分同学赴苏州参加第二届创意阳澄数字文创节,并在苏州相城区太平街道开展游学活动。这也是学院组织的“走进江浙沪皖,探寻江南文化”系列游学活动的第二场。
数字文创节,感受文创太平
相城区素称“五湖烟波,千河之城”。太平古称“荻溪”,历史底蕴深厚,吴文化源远流长,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太平桥北浜岸西端的荻溪仓旧址,明清时还是江南储备粮食的社仓。这些古老的粮仓遇见现代“黑科技”又会擦出什么的火花呢? 4月19日下午,以“数字科技赋能文旅融合”为主题的第八届苏州创博会分会场暨第二届创意阳澄数字文创节太平书镇专场活动在苏州太平老街拉开帷幕。现场,“奥瑞琪国际孵化器”“荻溪仓数字文创产业联合创新中心” “荻溪仓”众创空间等项目启动揭牌仪式。其中,“荻溪仓数字文创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同我校版艺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罗伊·阿斯科特大师工作室等5家单位开展战略合作,推动政产学研融合。版艺学院蔡锦达在致辞中指出“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是工文艺融合、多学科融汇,特色鲜明、活力无限的年轻学院。太平街道有国家级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版权登记中心和江苏省非遗版权交易基地。荻溪仓数字文创联创中心的成立,意味着校地合作有了新的开始,为高校人力智力资源和地方产业平台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当天的开幕式现场还举行了江苏省非遗版权贸易(苏州)基地线上商城启动仪式,发布了影像转换IP丝巾、荻溪骨瓷杯、荻溪茶具和荻溪文化伞等一批文创衍生产品。版艺学院工业设计系郑胜、李文嘉等老师组织策划的“江南造物主题展”部分作品在荻溪仓展出,展览立足江南地区传统民艺资源,用设计建构当代江南文化生活美学价值,探索江南民艺的发展与设计传承,深受观众好评。
21世纪是数字经济和信息时代,而“数字创意产业”则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发展支柱,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活动现场同学们切身体会到,通过创意、创新、创业,促进产业融合,围绕科技文创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数字体验、创意经济、数字出版、影视动漫等,将文化创意插上“数字科技”翅膀,为新兴产业助力,为美好生活添彩!
户外课堂,感悟江南文化
在荻溪绿草如茵的大草坪上,大家席地而坐,听学院传播学系刘长庚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江南文化”课。刘长庚由太平古镇的历史讲到江南文化的特质以及江南文化持续繁盛的原因。回溯江南文化,“江南”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一片区域,还是文化意义上的一座高原。江南文化的发展与时空息息相关,大规模人口的南迁造成了江南文化融汇的品格。江南是中国传统精神之所在,江南经济奇迹即为创造力的表现,江南文化的前瞻性、开创性和超越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刘长庚还结合目前行业发展的现状对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美书之美,感受书香太平
爱文字之人,必爱书。但如果书也有容颜,你最爱的会是哪一款?4月19日晚,同学们在太平古镇的书香小院参加了主题为“美书之美——当代书籍设计漫谈”的图书设计分享会,由著名书籍设计家周晨先生担任主讲嘉宾。周晨先生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编审、艺术出版中心主任,作品多次获评“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他与现场听众分享了关于最美图书设计背后的故事。他谈到,拟古与创新是书籍设计不可分割的两面。在越来越多设计者热衷于西方设计理念的当下,他也从来不从停歇向中国传统书籍设计汲取养分。“这是一座富矿,里面到底有多少可供我们现在书籍设计所用的智慧,还有待于我们这些设计师慢慢地发掘。”分享会现场,听众与周晨老师围绕图书设计积极开展交流,不少同学表示之前在阅读图书的时候忽略了图书的设计美感,现场听了周老师的解读受益匪浅,感受到在“内容为王”的前提下,书籍的设计同样是书籍的灵魂。
湖畔健走,感受风光阳澄
江南是水乡文明,江南因水而与众不同。4月20日上午,师生来到阳澄湖畔健走。岸上的绿,湖水的青和天色的白交织在一起,伴着丝丝的细雨,绘出了水墨江南的画卷。大家呼吸着新鲜空气,欣赏着阳澄湖畔美景,感受着健步走带来的快乐,营造了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氛围。江南是一个有温度的地名,一个灵秀的地名,在花与木中,在水与舟中,在雨与云中,江南的画卷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给予人以无限的美的感受和对江南这个特殊名词的具象理解。
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母体,是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游学,同学们再次感悟到江南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游学,同学们感受到姑苏古镇为实现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把江南水乡打造成历史与现代交融、产业与人文并美特色小镇的努力,也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在数字创意经济及文创产业实践的学科价值及时代价值。知明媒体团队将依托学院工、文、艺融合的学科背景,继续发挥专业社团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的优势,助力学院文创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文创产业实践研究,以实际行动擦亮上海理工大学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