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薪火传承

出版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专业赴甘肃开展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09

浏览次数:10

2025年9月下旬,出版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专业师生赴甘肃开展研学活动,此次研学活动依托专业调研课程。通过实地参观与专业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拓宽文化视野,深化专业认知,引导学生在传统中汲取养分,用现代设计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理想高于天,热血铸祁连

师生一行首先来到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该馆始建于1953年,现占地面积198亩,馆内陈列以“理想高于天、热血铸祁连”为主题,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实物、雕塑及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现了西路军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凝视着破旧的军装、残缺的武器与烈士家书,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无私奉献精神。在场学生表示,要将对先烈的崇敬转化为奋发学习的动力,立足专业、服务社会,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研学讲座: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随后,师生前往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聆听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马强老师的现场专业讲座。马强老师系统讲解了莫高窟壁画的绘制工艺:由于石窟岩壁粗糙不平,需先铺设掺入麦秆的粗泥层和细沙澄板的细泥层作为地仗,再涂刷白粉,经过起稿、着色、勾线等步骤完成绘制。壁画所用矿物颜料密度大、色相稳定,虽经千年仍色彩绚烂,部分颜料因氧化形成的“第二面貌”也成为历史印记。

马强老师还介绍了莫高窟彩塑的制作工艺,即以木为骨、束以苇草,外敷粗泥、细泥,压紧抹光后施白粉并彩绘,形成“木骨泥塑”的独特艺术形式。在参观第220、217窟和榆林窟25窟等复原窟时,他详细讲解了研究人员如何通过手工临摹复原壁画,展现了敦煌保护工作的严谨与传承。

在赏析壁画艺术时,马强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其线描技法、色彩搭配与佛教故事叙事方式,并强调敦煌艺术是中华美学的基因库,藻井纹样、飞天姿态、色彩体系等均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他鼓励同学们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与形式规律,将敦煌元素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实现创新性发展。

此次研学活动坚持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通过沉浸式教学,使学生近距离感受革命精神与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专业使命感。专业调研课开展的研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扩展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在践行中启发深思。打破网络背景下的数据模块,强化多角度,近距离的观摩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