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典型】向阳而生,沐光而行——王楚衍

发布时间:2025-04-27

浏览次数:27

王楚衍,女,共青团员,2021级广告学专业本科生。保研至东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本科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小森印刷企业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团员干部、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在竞赛方面,荣获2024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长文案全国优秀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等十五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笃学创新,启智新程:

在科研方面,她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并于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担任队长,带领团队成功开展了“创艺无界——打造策展+文创的服务引领平台”,部分成果落实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项目。在学习方面,她位于专业第一,所修课程中,累计30门课程获得满绩;并在专业竞赛中屡获佳绩,例如2024年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微电影)省部级三等奖、2023年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播)省部级三等奖、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长文案、广播、广告语)省部级优秀奖等,她由衷感谢专业课老师对她的指导与鼓励,让她能全然享受竞赛过程中的头脑风暴,每一次创新都伴随着挑战,即便方案会被pass,也要有重头再来的勇气。

参加2023年FilMarathon48小时微电影即兴创作大赛

逐梦凌云,有志竟成:

在学生工作中,她曾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学生会团支部副书记等职务。三年的学生会工作经历让她颇为难忘,从部员到部长、部长到主席,积极参与着学院宣传窗口的建设,打造的团微公众号全新专栏“艺新为你”广受好评。此外,她在学生会内部积极推动团员与青年的主题教育联学,强化理论学习,还肩负起第九届上海理工大学安全知识竞赛的组织与主持工作。她回忆“大学里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学生会这个大家庭中度过的,一起举办活动,为彼此分担、为对方喝彩,团委老师也非常尊重我们的想法。集体生活向来是有趣的、包容的,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拥有无限可能。”她在工作中积极创新,以身作则,荣获了年度“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

学生会主席竞选演讲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王楚衍始终秉持着实践出真知的信念,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致力于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探索与成长。在2023年的暑期,她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热爱,前往福州开展了题为《寻历史之城,续百年之梦——文旅融合视角下福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与保护利用》的课题研究。她与伙伴们深入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之道,获校三等奖。在2024年的暑期,她再次参与了《让红色文创焕发时代光芒——长三角地区红色教育基地文创产品的实证调研》的暑期社会实践课题,获校一等奖。此外,志愿活动也贯穿了王楚衍的大学生活,她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充实自己的同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责任与担当。在第六届进博会上,她担任新闻中心志愿者,负责采访国内外记者、运营官方公众号等工作。站在这个更大的世界舞台上,她以专业的素养和积极的态度,展现了青年学子的风采,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她还参与了第十九届、第二十届上海书展、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校体育文化节等多项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时长300h+。她认为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于每一次毅力的打磨、认知的重塑,更在于实现意义。

于进博会新闻中心担任志愿者

暑期社会实践时参观福州当地革命展览(左二为王楚衍

生活中,王楚衍总能在阅读与写作的世界里找到一片宁静。文字,对她而言,是心灵的慰藉,是思想的碰撞。大二那年,她创办了个人公众号,希望在这个平台上,用笔尖的温度去触碰心灵。“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素履以往,静悉其观;于予所思,愿笔生花。”这不仅是她对公众号的寄语,更是对写作、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与追求。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

回首往昔,大学四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这段丰富多彩的旅程中,王楚衍始终感恩那些一路相伴、给予她支持与帮助的人。她特别感谢自己的父母,是他们无私的爱与鼓励,让她能够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与挑战,都能给予她无限的勇气和力量。此外,她还要感谢在学生会中引领她前行的学姐,在王楚衍的求学与生活道路上,学姐给予了她无数的鼓励与帮助,“她对我说过最多的就是别焦虑、你一定行。我无数次想成为她那样优秀的人,有她那般平静且勇敢的能力,而我能做的,便是不断向上。”每当回想起这些点点滴滴,那份榜样的力量便如同璀璨星辰,照亮并温暖着她。

于上海书展担任志愿者,与作家合影(左1为王楚衍)

她将自己比作一叶扁舟,虽置身于广阔无垠、充满未知的水域,但始终坚守着内心的方向,勇敢地驶向前方。每一次转折,都如同扁舟上溅起的浪花,虽然短暂,却留下深刻印记。最后,她诚挚地祝愿学弟学妹们能“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掌好自己的人生船舵,驶向未来的光明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