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咖啡馆和猪”美谈讲座暨世纪火种系列阅读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4-27

浏览次数:10

425日下午,“猫、咖啡馆和猪”美谈讲座在沪江美术馆二楼成功举办,讲座特邀从事上海近代文献整理工作的闵行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孙莺老师作为主讲嘉宾,旨在分享咖啡馆中蕴藏的爱恨情仇和文化轶事。同时,本次讲座作为“世纪火种”阅读推广计划的创新实践项目以及我校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之一,通过艺术、文学与符号学的碰撞,带领现场师生共同走进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场。

上海是一座咖啡的城市,其与咖啡的渊源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作为中国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城市之一,开埠后的租界地带催生出独特的咖啡文化,讲座伊始,孙老师展示了1844年5月18日上海海关货物进口原始记录,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咖啡豆大宗入沪文献证据。她指出,尽管广州可能更早接触咖啡,但上海通过拍卖行流通生豆、烘焙加工的商业链条,使咖啡真正走入市民生活。1862年《上海新报》刊登的丰雨行拍卖广告,印证了早期咖啡豆贸易的繁荣。虹口作为上海咖啡文化发源地,被赋予特殊历史地位。1886年开业的虹口咖啡馆(虹口咖啡house)被学界公认为中国最早的独立咖啡馆,其会员制模式与阅览室场景,开创了本土咖啡空间雏形。1943年上海全面沦陷时期,咖啡馆上演“变形记”:咖啡馆卖汤团、青年男女咖啡配牛肉粉丝汤的混搭风潮,甚至出现咖啡馆转型农场养鸡养猪的奇观。这些战时生存策略,成为海派文化务实精神的生动注脚。最后,孙老师强调,上海咖啡史是一部微观的中国现代化史,从虹口码头第一粒咖啡豆登陆,到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每一杯咖啡都沉淀着时代变迁的印记。1928年开业的东海咖啡馆曾见证张爱玲笔下“在咖啡香里写尽浮世悲欢”的摩登岁月,鲁迅、徐志摩等文人亦在霞飞路的咖啡馆中激荡思想。

猫、咖啡馆和猪美谈讲座

互动环节,面对同学们积极的发言和提问,孙老师和各位嘉宾老师积极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回答,并鼓励同学们积极体验上海的城市生活,同时孙老师为现场提问师生赠送了自己编著的海派文化相关图书作为礼物。

美谈自承接“世纪火种”阅读推广基地建设以来,目前已形成“经典思辨+当代科技”的双重美育模式,除2025年世界读书日先后举办的“墨韵逸趣”国画展和“书画山河”美谈读书沙龙外,本学期美谈还先后举办“我命由我不由天——AI当前,我们何去何从?”主题沙龙以及“威廉•莫里斯——与美为期”观展活动,两次活动形成跨越时空间的对话,前者叩问智能时代的生存哲学,后者溯源工业革命中的美学抗争,共同唤醒科技巨变中的人文精神,

 据悉,本学期美谈还将持续推出系列活动,旨在探索新时代工科美育的全新范式,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美育活动,营造上海理工大学浓郁美育氛围。

“墨韵逸趣”国画展

“书画山河”美谈读书沙龙

“与美为期:威廉莫里斯”主题展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