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6-24
浏览次数:102
2024年6月21日,“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与确权标识先进技术座谈会”在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活动区圆满举行,会议期间进行了“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与确权标识应用技术研究”的成果发布。
出席此次座谈会的嘉宾有中宣部原副局长、一级巡视员、中国画报协会会长刘建生,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党委书记张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曹永斌,新疆人民出版社数字出版部部长孙瑾,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副系主任徐雷,项目负责人、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张新新,中图科信数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沄沨,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挺。
刘建生在致辞环节表示,当前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文化、经济、技术属性等多重属性并存的复杂特征机理,导致了实践中定性评估与定量估值困难重重;评估指标体系缺位;确权、鉴权、溯权环节繁多且实践操作难度较大。该平台的建设将有助于推动文化产品产权价值的科学评估和确权服务,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曹勇斌指出,中图公司在去年和今年两届的BIBF及主宾国活动中,已向“一带一路”沿线 50 多个国家、全球 100 多个国家进行了应用验证和营销推广,为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张新新教授围绕“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与确权标识应用技术研究”相关成果进行汇报,项目在经历了2年半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在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技术、基于多类型文化产品和多维度文化数据的数据治理等15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获批软著6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完成1部专著书稿;申请2项发明专利;组织60多次国内会议,4次国际会议;完成8个指标体系。
张新新汇报相关成果
张华进行总结发言,强调了文化产品产权的评估与确权工作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保护创作者权益的战略意义,如何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准确评估不同文化产品的产权价值,是推动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项目的承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张华还介绍了出版学院发展情况,学院紧贴文化创意产业和出版行业发展需求,在数字出版、可信数字版权、新闻出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等领域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科研成果,得到了上级部门以及学界、业界的充分认可。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业界交流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出版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张华总结发言
据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委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国际第二大书展,是我国目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书展平台,也是亚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书展。此次论坛期间,项目组举行了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与确权标识平台发布仪式,面向“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