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3-11-06
浏览次数:123
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令许多年轻人步履匆匆,忘了知识本身的魅力与世界自然的鲜活,为使同学们能够增强真切感知,体味深度阅读的奥妙,版艺学院美谈美育项目本学期策划举办了“边走边读”系列活动。
10月28日下午, “阅读上海”徒步活动在苏州河畔启动。活动的起始点是四行仓库纪念馆,李鑫老师作为项目指导老师,在徒步开始前为大家讲解了四行仓库的相关故事,四行仓库东侧,原名“大陆银行仓库”,始建于1921年,西区建于1932年,当时是苏州河沿岸一座大型坚固的仓库建筑。这座建筑被用作“晋城”“大陆”“盐业”和“中南”四个银行储蓄协会的堆叠,上海四行仓库西侧外墙的弹孔在战后被封堵,2015年修复纪念馆的时候复原,这一系列遗迹都向我们诉说了当年抗战的艰辛以及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李老师的讲解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这段历史,感受到了历史遗迹背后的深度情感。
之后,大家开始沿着苏州河,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的宝藏书店。李老师带领同学们从北苏州河一路走到嘉兴路,先后造访犀牛书店、半层书店、开卷书屋。犀牛书店、开卷书屋均与周围的居民区融为一体,店内没有过多装饰,老式的白炽灯,简单的布置,多种多样的二手书籍小山一样堆在店内,环绕图书周围的,还有一些琳琅满目的老物件,散发着质朴幽深的气息。由于现在爱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识货的人也越来越少,因而许多珍贵的书籍也似乎如明珠蒙尘,特别是老师提到了不少旧书都是在有些爱读书的老人百年之后无法得到妥善处理,被后人廉价出售或者直接扔到了垃圾桶里,令人唏嘘不已。
虽同为书店,半层书店的经营模式与另外两个经营理念迥然不同。它是一家典型的现代化书店,集饮品、文创与书籍为一体,里面的有许多从海外运来的书籍以及一些最新的艺术类书籍。这样的书店是最受当下的消费者欢迎的,因而许多人会前来拍照打卡,或者作为citywalk途中的一个站点。
漫步在在秋日的阳光中,大家阅读书籍的同时也阅读了上海。上海不仅仅是“魔都三件套”以及吃喝玩乐与消费,上海之大在于其多元与多样的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如李老师所提出:“什么都不喜欢吃,什么都不玩,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你来上海、进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大学不仅仅只有寝室那一方天地,也不只有校园这一个地方,与其如井底之蛙一般窝在寝室里沉迷于手机,不如走出去让自己与真实世界交融,让自己鲜活起来。
11月3日,在李鑫老师和刘长庚老师带领下,美谈社成员前往无锡,继续“边走边读”。徒步的第一站是无锡鼋头渚,一个被大自然环绕的悠闲胜地,秋高气爽、人流稀少、山水如画,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宁静而愉悦的下午,傍晚,夕阳西下,染红了一片天,湖鸟绕船飞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同学们感受到了描写自然的千古名句之真切。
而后的惠山古镇徒步却似乎令人失望:汹涌的人流,喧嚣的叫卖,无序的拥挤…… “当个体生活被挤压的时候,没有人会有好的生存空间”刘长庚老师说到,“有时要有意识的离开一些功能性的东西,我们都要注重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品质。”
新开的“读库书店”是徒步的最后一站,这座书店位于无锡大运河畔的一座老建筑内,是读库图书在国内唯一的线下书店。虽是周末下午两点,但店里几乎没有其他顾客,同学们随心所欲的挑选着自己心仪的书,然后大家移步二楼的读库学堂,在宁静优雅中享受着茶的香气,谈论着鼋头渚和惠山古镇的见闻,交流着“边走边读”一路走来的感受和体验,此刻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心灵的交汇。
“边走边读”这一特殊的学习方式将知识与体验相融合,不仅是对知识的一次深入探索,更是一场关于文化和文学的心灵之旅,使同学们深切感受到生活的真谛以及文化的内涵,为同学们的智识增添了颜色,也在同学们心灵深处留下了珍贵的印记。
边走边读,读的不仅是书,还有生活。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西侧参观合影
无锡读库书店门口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