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熊承霞

职称:博士生、中共党员、副教授

院系:广告系

邮箱:Bobjucy@usst.edu.cn

研究方向:

发布时间:2019-07-05 浏览次数:4873

一、简要介绍

1. 学习经历

2017年至今武汉理工大学 博士生

2000-2004年同济大学建筑工学 硕士

1994-1998年武汉纺织大学文学 学士

2. 任职经历

2006年至今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先后任职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系/广告系

19986-200512月,上海电视大学

3. 国际交流经历

20197-20212月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

20196-202012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访问学者

2018-2019年三次率研究生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迪肯大学短期项目交流与考察,

执行上海理工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

4. 国家级会议

受邀住建部《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座谈会,201755

二、科研项目

1. 教育部项目

2020年教育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造物”研究,10万,在研;

2. 2017年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

文化原型的设计转化——传承、记忆与创新系列,33万,在研;

3. 上海理工大学项目

2016-2017年获得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大传统视野下传统营造“共生”设计研究(16HJSK- ZD01),已结题;

2016-2017年完成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设计治疗”:构建环境设计专业“文化原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5-2016年获得“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伦理反思的设计寻根之教,已结题;

三、教学课程项目及获奖

1.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

2015-2017年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展示设计》的建设,已结题;

2. 上海理工大学一流本科课程

2019-2020年《广告展示设计》一流本科课程

2020-2021年《广告文化学》一流本科课程

3. 上海理工大重点、核心、精品课程

2012年《展示设计》上海理工大学核心课程

2011年《展示设计》上海理工大学重点课程

2009年《展示设计》上海理工大学精品课程

2012年《包装设计》上海理工大学核心课程

2011年《包装设计》上海理工大学重点课程

4. 教学表彰/奖励

上海理工大学2015-2016学年课程教学优秀奖

2015年度校级优秀教材《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识图》二等奖

四、学术研究成果

1.学术专著

《和顺仁美的器物与装饰》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版——湖北省出版基金资助

《诚敬孝悌之空间营造》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版——湖北省出版基金资助

《符启华夏——从神话到品牌传播》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版(在研)

《华夏良能——从神话到造物智慧》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版(在研)

《意匠中华——从原型到营造匠心》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版(在研)

《玉承中国——从六玉到空间象征》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版(在研)

《环境设计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

《艺术设计创新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

2.国家级教材

《展示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包装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识图》国家艺术十二五规划教材,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2013年二版

《视觉设计三剑客》信息产业部重点教材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

《版面设计》信息产业部重点教材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

《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产业部重点教材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

五、学术论文

[1]熊承霞.中国“创始”神话中隐喻的“造物”原型[J].美术大观,2021(01):88-91.

[2]岑长凤,熊承霞.传播仪式观视角下“1192弄”文化主题街区传播研究[J].戏剧之家,2020(29):197-198.

[3]熊承霞,彭怀婷.实体书店直播营销模式探析[J].新媒体研究,2020,6(16):47-49.

[4]熊承霞.作为神话活态媒介的建筑时空[J].创意与设计,2020(03):48-54+92.

[5]熊承霞,张蔼佳.传统建筑原型精神的设计实践[J].创意与设计,2019(03):53-58.

[6]吴瑞琳,熊承霞.城市形象传播下的城市文本研究[J].新闻传播,2018(20):14-16+19.

[7]杨涛,熊承霞,章丹音.文化编码视域下的华夏木作建筑的伦理内涵及文化审美价值[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4):39-44.

[8]熊承霞,王泽家,章丹音.华夏建筑原型与伦理转换的设计可能[J].设计,2018(13):70-72.

[9]熊承霞,王泽家,张蔼佳.传统建筑作为文化原型隐喻的伦理价值[J].创意与设计,2018(03):12-18.

[10]熊承霞,汪雨.知识付费风口下音频变现的困境研究[J].新闻知识,2017(12):44-46.

[11]熊承霞.良善文化原型的包装设计创新[J].包装工程,2017,38(22):84-88.

[12]熊承霞,章丹音.“龟”的空间象征及文化原型阐释[J].社会科学家,2017(11):155-160.

[13]熊承霞.设计之良善与共生之反思——借改造激活设计伦理与生态共生[J].创意与设计,2017(04):92-98.

[14]熊承霞,章丹音,方智果.民俗新神话视角下的乡村“设计治疗”[J].中原文化研究,2017,5(03):60-65.

[15]熊承霞,方智果,章丹音.文化原型作为设计符号的价值延递[J].设计艺术研究,2017,7(03):75-81.

[16]熊承霞,章丹音,方智果.戏台与礼俗文化共生[J].创意与设计,2017(02):44-47.

[17]熊承霞,谭小雯,章丹音.文化原型与包装形态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7,38(04):74-78.

[18]熊承霞.大小传统视阈的文化原型与传统营造伦理形态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6,6(06):1-8.

[19]熊承霞.设计治疗对社会德失的价值意义[J].包装工程,2016,37(22):81-86.

[20]熊承霞.玉琮的营造隐喻:从营“方台”到筑“圆丘”[J].河北学刊,2016,36(06):193-197.

[21]熊承霞.传统营造叙事伦理之活化与新生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6(06):108-113.

[22]熊承霞,秦铭.大传统视野下传统营造共生的当代反思[J].创意与设计,2016(03):64-69.

[23]熊承霞.“寻根”视野的传统造物设计价值研究[J].创意与设计,2015(06):72-76.

[24]熊承霞,杨涛.传统设计形态中的良善表征与道德意义——基于传统伦理之视角[J].设计艺术研究,2015,5(03):13-19.

[25]熊承霞,陶晨,关昱轩.媒介融合语境下的品牌设计变迁[J].艺术教育,2014(12):288-289.

[26]熊承霞,谭小雯.可延展媒介意涵下的展示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4(05):182-183.

[27]熊承霞,谭小雯.可延展媒介重构包装设计新语境[J].包装世界,2014(01):70-71.

[28]熊承霞.解读二维码技术构建食品包装新形态[J].包装工程,2013,34(12):1-4.

[29]熊承霞.解读当今VIS展示系统之环保理念[J].包装工程,2012,33(22):4-8.

[30]熊承霞.文化视域下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0):17-19.

[31]熊承霞.解读当代包装设计中的分形结构创意[J].包装工程,2012,33(18):1-4+25.

六、设计获奖

1. 第九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2018年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银奖

2. 18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传承、记忆、创新研究系列丛书:二等奖

3.辅导学生设计获奖(部分)

13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酸酸乳包装设计”:佳作奖;

13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蒙牛乳包装设计”:佳作奖;

13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缤纷世界”:佳作奖;

《丝路精神-首届西部国际设计双年展》——“药趣”包装设计

2017年环境设计双年展优秀奖

2016年亚洲青年设计大奖赛亚军

七、设计实践

受中华传统文化与原型精神的双重影响,提出文化原型在现当代的再生设计。用现代语言诠释古典文化符号,以扩延当下审美意识中新思维对传统文化的提取与共生设计。擅长从文化学、艺术美学视域思考设计传达,拥有整体预算、方案、工程施工、后期装饰提升、决算及现场管理的全系统设计综合能力。

重点设计项目有

1)上海4805造船厂“厂历史文化展览厅”工程设计;

2)上海总工会全国劳模工作室工程设计;

3)上海沪东工人文化宫大、中、小豪华影剧院的设计改造工程设计;

4)上海沪东钢琴学校设计改造工程;

5)上海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会议厅改造设计;

6)日本驰卡沙电工(深圳)有限公司会展设计工程(持续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