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5
浏览次数:102
这位“小天使”外形圆滚滚的,拥有一个“监控大脑”和若干个圆润可爱的终端小玩偶。“监控大脑”供护士台操作,监控患儿各项指标和排队系统信息。患儿终端的玩偶天使则装载红外感应摄像头,能监测患儿体温,记录患儿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这些信息将实时传输到后台大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完成患儿病情预检。一旦患儿端采集到例如“颈强直”等脑炎患儿常见的特殊肢体特征数据,经过与数据库比对呈现异常,就将提示各方,及时跟踪病情发展。该作品还包括配套的患儿家长APP端,与医院预检台端、患儿预检终端三部分组成服务体系。童赪彤设想,下一步借助日渐成熟的动作识别技术、面部识别技术、全国摄像头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实现更为高效和精准的预检。
这个毕业设计灵感来源于童赪彤大三时一次罹患病毒性脑炎的经历,当时可谓“九死一生”。“开始我以为自己只是普通的发烧,直到几天后仍然未有好转才去医院,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当时医生对她说,如果再晚一天,可能就是难以挽回的后果。那段经历对童赪彤触动很大,病愈后她又查询了很多医学文献得知,病毒性脑炎多发于儿童,因其前期症状和感冒发烧极为相似,极易被当成普通发烧来处理,如未及时确诊治疗,很可能造成大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她希望通过科创设计帮助患儿及早发现病情。
“一项技术最终是否能够服务人,在创意、设计、系统、应用等各个层面的表现都很关键。这个作品经过了十几稿的优化,医生体验的反馈也不错。”上理工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任梅评价道,“如果能获得更多技术和资源的支持,是能够实现应用的。”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记者:易蓉)